中國近現代史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要讀懂近代中國,
就不能不讀晚清史,
要讀懂晚清史,
就不能不說李鴻章。


太平天國的荒唐事

⊙太平軍用天氣來蔔測吉兇:晴天是天公高興;下雨是天公發怒;陰天是天公憂怒;刮風打雷則是天公大怒,必有災禍發生。


太平天國混亂的軍隊編製

如果從陳勝、吳廣算起,中國農民起義的歷史足有兩千多年,其中不少起義軍都有較為完備的軍隊編製體系,如唐末黃巢部沿用了當時流行的藩鎮編製,而明末的李自成則采用了營-隊-哨三級編製,但要論編製最嚴密繁復的,則非太平軍莫屬。


走進太平天國那段塵封的歷史

1853年1月12日,太平軍攻克重鎮武昌,在28天的短暫逗留後作出揮師東下、占領南京的軍事決策,並於1853年3月19日一舉攻克南京,10天後即將南京定為都城,改名天京。


太平天國和四書五經

這個問題似乎頗為撲朔迷離。鹹豐四年(1854年)正月曾國藩撰《討粵匪檄》,指責太平天國「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註:《曾文正公全集》文集卷一,光緒癸卯年印本。)。這是太平天國排拒儒學經典的明確記載。


儒學在太平天國時期的境遇

太平天國以宗教立國,獨尊上帝,斥佛、道諸神為妖,軍行所至,寺廟、道觀多被破壞,它之排斥佛、道是始終如一的。至於儒學,人們習知於太平天國的一些反孔故事;事實上,儒學在太平天國的命運是頗為錯綜復雜的。本文主要根據太平天國本身的文獻對此試作勾稽探討。


太平天國鎮壓農民起義

有人可能要說:你的標題是不是寫錯了,太平天國怎麽會鎮壓農民起義呢?太平天國自己不就是農民起義嗎?


太平天國的二元體製

太平天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總計傷亡人數無定論,各種統計從7000萬人至1.6億人不等,極有可能是人類史上死傷最慘烈的內戰。太平天國從1850年起共堅持了14年,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一頁。


太平天國是辛亥革命的先兆

位於中國南部的廣東省,作為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搖籃,在之前的幾個世紀里似乎一直遊離於中國歷史的邊緣。


為什麽英國最後選擇了幫助清政府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中期的「內亂」,雖然只歷時短短二十年,卻深深影響中國歷史的發展。太平天國的勢力擴及六百多個城市、十八個省份,絕非單單「農民起義」可以達到的成果。


吳越人不能忘卻的記憶

大她說先前長毛進城的時候,我家全都逃到海邊去了,只留一個門房和年老的煮飯老媽子看家。後來長毛果然進門來了,那老媽子便叫他們「大王」,——據說對長毛就應該這樣叫,——訴說自己的饑餓。


太平天國的十大名將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末年最大規模的一場農民起義運動。短短數年時間,太平軍就占據了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在內的大半個中國。


南京條約(「萬年和約」、「白門條約」「江寧條約」)

 南京條約主要內容
  中英《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是:宣布結束戰爭。兩國關系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三歲登基三次稱帝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字曜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


歷史上唯一一位三次登基的皇帝

       1967年10月17日,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北京病逝,享年61歲。溥儀不僅是大清王朝的末代皇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封建帝王。


歷史的意義照進現實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製帝製、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製帝製、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國共合作

1924年至1927年,一場以推翻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北洋軍閥為目標的革命運動,似滾滾洪流席卷中國大地,人們通常把它稱為「大革命」或「國民革命」。